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进口国的各种限制措施方面。
非关税壁垒指一个国家采取关税之外的措施调节、管理本国对外贸易活动,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进口,保护并促进国内产业发展,因此它又被称为“非关税贸易壁垒”。
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: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、品种加以限制,其主要措施有:进口限额制、进口许可证制、“自动”出口限额制、出口许可证制等;后者是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,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,如进口押金制、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规定等。
人们通常将非关税壁垒与非关税保护混淆。非关税壁垒并不一定成为非关税保护,因为非关税壁垒就像一把双刃剑,它一方面限制进口,对国内产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,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国内产业的竞争,同时也有可能增加产品成本。非关税保护也不一定意味着设置非关税壁垒,例如,政府的主导产业政策、产业调整政策等等。
非关税贸易壁垒有以下特征:
1.更具灵活性、针对性。制定关税需要经过一定立法程序、手续,但制定非关税壁垒一般会采取行政程序,方便快速,程序简单,可针对不同国家随时更换针对进口措施,达到限制进口目的;
2.更能直接保护本国产业。大家都清楚,关税措施通过征收关说提高产品价格,削弱其竞争力,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作用是间接的。但是,非关税措施可以直接有针对性的保护本国产业,比如说进口配额,它需要预先限定进口数额,一旦超过限度,就会直接禁止进口,直接达到了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。
3.更有隐蔽性、歧视性。有些非关税措施透明度弱、隐蔽性强,并且针对性较强,对其他国家实施差别措施,而关税措施歧视性较低,易受双边关系、国际多变贸易协定制约。
它对进口国所造成的影响是,不仅保护了本国市场及生产,促进国内市场价格上涨;还让进口国消费者付出代价,削弱出口商品竞争力。